本届时装周,在霓裳羽衣的繁华背后,能够看到国产服装多年的探索与坚持,也迫切感受到国产服装升级的时机已到。在新的消费群体及消费方式推动下,国产服装的设计如何更具风格,商业运作如何再上台阶,都亟须国内品牌服装企业冷静思考。
品牌崛起从设计开始
若能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,形成别具一格的特点及时尚前瞻性,再通过适当营销手段广泛传播,本土服装品牌将大有可为
在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上,参与发布的15位中国设计师中,近一半拥有自己的设计师品牌。业内人士表示,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崛起,就应从自主设计开始。
本届时装周期间,众多国产服装品牌和本土设计师举办了男装、女装、防寒服、休闲装、婚纱礼服及箱包、彩妆造型等发布活动。
热热闹闹的几十场发布就像是“行业内一场自high活动”,并没有给时装界留下多少时尚标签。行业人士表示,与国际四大时装周相比,中国国际时装周缺少自己的风格。许多品牌发布的都是趋势理念,大多数设计最后并不会到达品牌的销售终端。花费少则几十万元、多则上百万元的发布会,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市场效益。
品牌的灵魂是设计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中国服装设计开发还停留在起步阶段,做得较好的企业也只是刚有一点自己的风格。因此,加大服装设计力度,应成为服装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。
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表示,截至目前,中国服装注重品牌的时间还较短,今后需要丰富品牌文化内涵,使品牌定位更、生命力更旺。服装企业要把核心竞争力的东西提炼出来,以此定位自己在市场和产业中的位置。“当前,这个核心力更体现在融合中国文化和世界潮流的设计。”
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,加强技术研发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,将图纸付诸实践,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技术支撑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服装行业的竞争也向产业链上游推进。服装企业要从纤维、原材料开始,进行技术升级,提高产品品质,获得技术创新价值和自主品牌价值。品牌要让市场接受,还需要在服务上下功夫。
“服装要满足顾客消费层面和心理层面的需求。”苗鸿冰说,服装企业要让客户感受到“专属定制”般的服务,从而发掘新的需求。
“当消费者不在商家所指定的时间地点消费,商家就应改变观念,在消费者方便的时间上门服务或网络订购快递上门。”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,服装企业要通过定制服务、精细管理创造新需求获得新利润。
尝试多元化的营销策略
在不影响品牌定位的情况下,中国服装企业已经在尝试营销策略和经营渠道的转变
优质的营销策略是助推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良策,中国服装企业已经在尝试营销策略和经营渠道的转变。“优衣库、ZARA等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引进卖场概念,采取超市型自助购物的方式,反响热烈。”陈大鹏说,搭建电子商务平台、创新门店加盟模式等将使现有的服装营销手段更加多元化。
在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上,不少商家也已经开始尝试转变。香港微潞儿vellouer等多个服装品牌在展会上推出了集合设计、服装、搭配一体的“一站式购物平台”。定位新古典中国风风格的女装品牌tamsoon也表示,将在店铺分布上另辟蹊径,不仅在商场,还要在会所、美容院等场所中寻找合作伙伴。